星期五, 5月 11, 2007

test blog

發布測試

莫讓陳詩吟洋樓重蹈甲政第覆轍

轉載金門縣政府2007/5/11新聞
莫讓「陳詩吟洋樓」重蹈「甲政第」覆轍 ──嚴肅看待金門歷史建築與古蹟存續 「甲政第,拆了,又一棟歷史建築,毀了」;時隔半載,「縣定古蹟陳詩吟洋樓傳將出售,李縣長指示研究由縣府出資買下可行性」。「陳詩吟洋樓」會重蹈「甲政第」的覆轍嗎?是「文化建縣」金門人該嚴肅面對歷史建築與古蹟存續的時候了。 位於金城鎮西門里、莒光路一百五十八巷三號的「甲政第」,係後浦人黃成真赴印尼經商致富、獲荷蘭殖民政府冊封為「甲必丹」後,匯銀圓回金門,於清宣統二年(一九一○年)建造的三落大厝加左護龍格局,精雕細琢的磚碉、燦爛奪目的彩繪磁磚、寓含忠孝節義的交趾燒、線條繁複多樣的水車堵,文史學者譽為城區經典建築,也是知名南洋作家黃東平、黃東濤(東瑞)堂兄弟的祖屋,獨具建築價值,亦蘊含僑鄉文學精神,這一寶貴的文化資產卻在建商以一千三百萬元向屋主購得產權後一夕剷平,所造成的歷史傷痛將永難撫平。 另一坐落於南門里魁閣旁、珠浦東路四十四號的陳詩吟洋樓,係金沙高坑人陳詩吟赴印尼經營出口生意有成,一九三二年偕珠山社夫人薛賢珍返鄉所建,房子蓋到一半時,陳詩吟因病辭世,由夫人與侄兒陳文藩合力完成建厝大業,因而留下「廿五年賢珍造」的紀念碑石;陳詩吟洋樓為一出龜洋樓加後落建築類型,被視為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閩南式傳統建築混凝的風味,建築立面繁複圖案和西式山頭,柱頭上有吹號「印度兵」、山頭下方有「憨番扛厝腳」的泥塑作品,裝飾元素的大量運用,陳詩吟洋樓散發著獨有的異國風情。「甲政第」與「陳詩吟洋樓」在金門的歷史建築群體中顯得異常突出,二○○二年的︽金門縣歷史建築第一期清查計畫︾中,受到審查委員的高度青睞,一致「建議指定為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係二○○○年二月,文建會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增訂的文化資產項目,意指未能被指定為古蹟者,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歷史建築的登錄須有申請、現場勘查、召開審查會、公告等四個程序;因採取登錄制度的關係,歷史建築不同於採指定制度的古蹟所受的限制性,依目前法令而言,歷史建築幾乎沒有限制性;歷史建築所有權者可在被指定為古蹟或不願意修護以致喪失歷史建築等因素下,申請解除登錄。歷史建築被拆除,公部門並無相關罰則可介入制止;縣定古蹟遭任意拆除,雖有罰則,且建築法令規定拆屋需要拆除執照,但因年代久遠的歷史建築、古蹟多躲過了民國五十多年才通過的建築令,沒有所謂建築執照可列管,主管單位地方文化局亦缺少事先通報機制用以防範拆除,「罰則」已無法挽回倒在歷史血泊中的古蹟。 全國登錄有案的六百多處歷史建築中,金門一地以一百三十五處居密度之冠,是金門賴以為傲的豐厚文化有力見證;「甲政第」在商業利益下瞬間化作「歷史」,成了金門文化史永遠的痛。「甲政第」的殷鑑,換取了縣府、縣民重視「陳詩吟洋樓」的存續,儘管未來命運仍不可知,但起碼已達到「警示」作用。我們也必須籲請主管單位拿出一套有效的歷史建築及古蹟管理辦法,既能防堵也能疏導,免於「陳詩吟洋樓」及其他歷史建築、古蹟重蹈「甲政第」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