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金廈水道阻斷了多少金門籍滯居廈門阿公阿嬤的歸鄉路,但擋不住他們對原鄉的思念,小三通後為他(她)們開啟一扇窗, 但受限於現有規定,有的金籍老鄉親因為戶籍因素,有的是因為經濟因素, 回家竟成了盼了五十幾年猶難圓的夢,在金廈愛心團體推動下,第一梯次十位金籍阿公阿嬤跨海返鄉會親的路越來越近了!
財團法人金門愛心基金會結合廈門日報、廈門紅十字會、金門紅十字會等愛心團體,聯合推動「兩岸離散家族跨海會親、尋根謁組、掃墓及處理祖產」溫馨的人性愛心關懷活動,在兩岸慈善公益及愛心團體資助支持,也順利幫助了惠安阿嬤鄭勸、廈門阿嬤蔡連贅、許信(莊順治)、何素稠、何碰皮金籍鄉親自廈門小三通跨海回娘家會親一償宿願,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廣泛的關切及熱烈的回應,幾個月來,大陸各地八閩金三角區紛紛以網路、簡訊、電話連繫探詢,並向該會報名參加,表達強烈希望有生之年能回鄉(金門)的金籍鄉親就高達八、九十多位。
在廈門日報牽線搭橋,金門愛心基金會日前與廈門市紅十字會、友好婦科醫院在廈門市何厝社區居委會聯辦一場金門籍老人懇親會召開,廈門友好婦科醫院護理悉心體檢義診、金門愛心基金會探望慰問送上開心禮盒紅包、特產貢糖和麵線,祝福老人長壽,也作了返鄉意願調查,十位金籍阿公阿嬤眼裡泛著淚光,也笑得很開心,因為回娘家圓夢的時間近了,廈門紅十字會已委託旅行社代辦相關手續,將踏上返鄉之旅。
許金龍指出,這十位可望於近期內返金探親圓夢的阿公阿嬤分別為:
許抱治阿嬤(又名許環),現年八十八歲,父親許允選(原金門商會會長)於一九三七年因躲避日軍,帶著她與妹妹許甘(又名許賢治)及侄兒欣欣、崇凱、定球、必成等家人搭乘漁船,連夜逃至鼓浪嶼避居於烏埭路七號至今以六十八年。
許抱治阿嬤於二十五歲時與吳如結婚,生有吳彩蓮、吳和平、吳彩雲二女一男,她六十三年來未曾歸鄉拜祖會親,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回金門娘家。
唐友竹阿公,現年八十四歲,原住金門金城橫街(現為莒光路八十五巷),幼時為逃避日軍佔據金門,隨親人遠赴緬甸就學謀生,中國大陸解放後,輾轉安置於福建省永春縣山區,結婚創業並育有二男一女,後移居廈門市南溪仔墩六十七之一號,離鄉七十餘載,渴盼回鄉會親,看看家鄉進步的情形。
陳玉阿嬤(又名唐秋菊),現年九十歲,原住金城橫街(泉茂),因戰亂避禍在十九歲那年與大陸永春人士結褵,自此音訊中斷,現居永春縣蓬壺鎮麗里村,暌違家鄉六十餘載的陳老玉太太隔海尋親,終在二○○五年十月間經金門愛心基金會協助與金門、漳州、廈門及台灣海外親人取得聯繫,並在永春會面團聚,但至今陳玉還不能回到金門娘家會親,懸念能在有生之年回到故土家園和親人團圓。
何心愛阿嬤,現年六十三歲,一九四四年出生於烈嶼上林村,家有兄弟姊妹七人,她排行老七,五歲時被送給青岐洪綢為養女,遷居至廈門何厝,年長成婚,兩地親人離散長達半世紀,思親情殷。父母在世沒緣份盡孝,想回鄉在父母墳前拜一拜,了卻多年心願。
何惠琴阿嬤,現年七十四歲,一九三三年出生,親生父母是台灣人,養父母是烈嶼上林村人,與養父母居住廈門何厝,因兩岸隔離,生前不能回鄉,很想完成養父母遺願,也希望回到出生地台灣給過世的親生父母上炷香。
何亞寶阿嬤,現年六十一歲,一九四六年出生於烈嶼東坑孫家,年幼時被送到廈門何厝何家為養女,成年完婚,居住何厝至今五十餘年,回鄉祭拜父母,會見兄弟姊妹,是有生之年的心願。
洪水返阿公,現年五十歲,一九五八年出生,是其父洪仁德烈嶼青岐村人,於一九四九年親駕漁船渡海到廈門何厝,再婚所育,現烈嶼青岐尚有姑?洪堅治,想回鄉尋根祭祖。
林月寶阿嬤,現年七十五歲,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烈嶼雙口村,於三歲時被賣到廈門何厝為養女,離家七十餘年,常與同鄉姊妹隔岸望鄉,雙親健在未能侍養,今生能踏上故鄉在父母靈前或墳上上炷香、和胞弟林水里團聚,是她最大的願望。
林瑤阿嬤(又名林腰),現年八十七歲,一九二○年出生於烈嶼后井,出生三天就被賣到廈門何厝作養女,至今八十餘年來未曾回娘家,唯一有聯繫的親人是林碧霞,有生之年想回家看看。
洪旱治阿嬤,現年七十八歲,一九二九年出生於烈嶼下田,童年就送養於廈門何厝,至今未曾回過娘家,現左腿骨折,半身不遂,只有一位胞弟洪墘仔,住在烈嶼下田,想回娘家,卻行動不便,很悲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